觀看與體悟——藝樹文化研學之旅
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2月23日
藝樹文化在工作間隙組織了“洛陽-登封”專線學習活動。從巍峨壯觀、大唐氣象盡顯的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到“根在河洛”、牽動無數(shù)客家兒女思鄉(xiāng)之情的客家之源紀念館,再到沉浸式實景演出《禪宗少林·音樂大典》,我們從布展人的角色中脫離出來,以觀眾的視角去觀展,在觀看中體悟自身不足,獲得新經(jīng)驗新思考。
“傳統(tǒng)文化不等于板起臉說教?!痹诼尻枒扉T遺址博物館,這是最深刻的感受。寓教于樂的展示方式不僅讓年輕一代更喜歡,也讓普通觀眾更容易理解體會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。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文字展板不多,但是大體量的繪畫與多媒體的巧妙運用,讓展覽表達更為直觀生動,讓觀眾有更多身臨其境之感。如何讓布展內容活起來,讓展覽能夠有效觸達觀眾,是展覽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。
與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有相似的感受,《禪宗少林·音樂大典》同樣給人以沉浸感。其通過對燈光、音效、峽谷實景的巧妙結合,讓難以琢磨的禪宗文化有了現(xiàn)代化的表達,不僅是感官的視覺盛宴,更是“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”的心靈體悟。
這些都給我們以啟發(fā),無論是寓教于樂還是沉浸表演,都需要挖掘文化內涵,讓不易理解的內容以更多樣的形式轉化為“現(xiàn)代表達”,才能讓觀者產(chǎn)生興趣和共鳴,文化傳播的目的才能達到。
作為藝樹文化團隊設計布展的展館,客家之源紀念館給我們的感受則更為復雜,有驕傲興奮,亦有遺憾反思。當我們看到客家人千里尋根歸來,看到觀展者認真了解之前不曾接觸過的客家文化,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展覽的意義,明白“承傳優(yōu)秀文化 鼓舞復興偉力”的意義,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,是藝樹人腳踏實地的追求。當然,雖已在布展之時盡力周全,回頭來看,亦有不足。這也讓我們體會到,多看多學多思多悟,布展盡善盡美,才能更少遺憾。
策展是文化的轉化,一邊聯(lián)結著學術研究,一邊聯(lián)結著公眾傳播。更精準的內容,更好的文化體驗,我們一直在學習,一直在路上……
Service Hotline
0371-63319477